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题专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身边好人】坚守承诺的女强人用行动诠释诚信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9-11-08 10:52字体大小:【

朱晓华,女,汉族,197311月出生,镇坪县城关镇坪宝村村民,2018年荣获镇坪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家中现有四口人。父亲朱仕铨,今年86岁;母亲谌德芝,今年77岁;女儿李祖鑫,今年23岁,现在云南大学读研究生。朱晓华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共产党员,搞过养殖业,经营过小卖部,操办过农家乐,同时她也是一个勤劳致富,乐于助人,带领村里群众共奔小康的“领头雁”。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幼时拮据的家境使朱晓华对致富的门路尤其感兴趣。与丈夫李绍清成婚后,丈夫长期在外包工、早出晚归的疲惫,让朱晓华想要挣钱为家庭分忧的心情更加迫切。她养过鸡鸭、喂过猪牛,也上过山下过河,出门打过工,但都没挣下钱来。

20088月,朱晓华姐姐家在上竹镇的一个店面不做了,经与丈夫商量,朱晓华毅然接过店面,从头学起,开始了小本生意。由于对待顾客热情周到,还经常给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货上们,平时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她与丈夫也总是细心照顾,店里的生意越做越好,在上竹镇一度成为群众最喜欢的购物中心,每年的利润十分可观,朱晓华也渐渐成为了人民口中的“最美老板娘”。

但朱晓华在幸福之余,心里却不安分了,作为党员的她边看着新闻,边思索着自己的未来,思来想去,朱晓华觉得不甘碌碌无为。她一遍遍地想着回村时那些成片成片荒芜着的土地和农闲时无所事事乡亲,耳边也一遍遍回响起丈夫“多好的土地啊,浪费了”“可惜了”的唠叨。一向有想法、想干事业的朱晓华,想着想着,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把这些荒芜的地全都租过来发展产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能挣到钱,也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想法冒出来后,她很激动,第一时间告诉了丈夫,本想着还要花一番功夫劝说丈夫,没想到,丈夫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2016年底,他们迅速地流转了土地,20173月注册了镇坪县庶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月正式开始建设园区。期间还专程到重庆市巫溪县进行了产业园区的实地考察、学习。学习回来后,又对产业园区进行了专业的规划设计。

园区建成后,朱晓华与丈夫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不亦乐乎地忙起了自己的事业。天有不测风云,2018826日对于朱晓华来讲是人生最黑暗的一天,她的老公李绍清下午在园区忙完回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当场死亡。李绍清出事后还有工人工资十几万没有发,大家看着这种情况都想着这工资估计是悬了,她老公走了,估计土地流转费都不会给了。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朱晓华在处理完丈夫的后事不久就到人社局贷了10万元创业贷款,又在亲戚朋友处周转了10万元,把工资和土地租金发了。谈起当时的情况,朱晓华说:“当时感觉天都塌了,做什么都没意义了,后面村镇县领导鼓励,还有那么多账,账不还,良心过不去,别人资助你了,要讲良心,把钱给还了,路还得往前走!老公种的树都快成熟了,我也不能放弃!目前老公发展产业欠了190多万,要账的电话不断。以前园区都是老公招呼,现在要工人,自己的亲戚连打三天电话要钱,自己都逼疯了,有时候想到自己跳楼算了,女儿还在上学,老的都80岁了,我要是走了,他们怎么办呢?”丈夫出事后朱晓华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到山上喂鸡,现在还有100只鸡,8点多要开商店超市门,等超市工人来了,9点多再到蔬菜棚里面召集工人育苗,随时要招呼温度和湿度,11点多要到草莓棚照看草莓,遇到有人来摘草莓,还要陪着客人摘草莓,草莓忙完了,又要屋里帮助装房子的工地,联系装修材料,回到家中还要给两个老的做饭,一天在忙,都要保证把两顿饭给老人做好!

王德美2018年就在朱晓华的农业园区务工,高速路拆迁后,屋里没有土地,也没别的地方务工,当年挣了4000多,“她太好了,只要有活路,都会喊我们来做,她这个人耿直,我们从来不怕她欠我们工资,只要她喊我,哪怕我自己有活干,我都会先去给她做,啥都是她一个人操心,在我们村上是最能干的人!”

经过不懈的努力,朱晓华的农业园区2018年销售绿色蔬果共60吨,完成种植脆李、秦桃、油牡丹等600余亩;建成大棚6个,修田间道路5000米,搭建园区护栏6000米,带领全村扶贫户林下养鸡5000只,完成2000米葡萄长廊建设;全年共发放工资296690元,带动农户50户,实现农户年底增收5400元。在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朱晓华还利用自家的房屋装修了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盐道驿馆”,加盟的“新西果连锁超市”也与今年顺利开业。

朱晓华现在也慢慢的从丈夫车祸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她告诉大家,虽然当初一起打造园区的丈夫不在了,但是只要有她朱晓华在公司会继续扩大规模,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慢慢偿还丈夫在世时欠下的巨额债务,要把坪宝村的民间手艺和特色产品推向市场、推向全国各地,而自己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园区工作人员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