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慧君在读她的文字很久之后了。像我们这种因为文字的缘故而神交已久的朋友,一旦在现实中相遇相识,便总是一见如故,所谓的“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便是指我和慧君这样的朋友吧!今此收到她的散文集《青春如花》,捧着书一页页翻过去,仿佛是看见慧君在如花的烂漫春色中独自面对一江清澈的汉江,任四周车水马龙,众声喧哗,她只是独自浅吟低唱在花丛中,笑容温婉清浅。
当下的散文写作因为互联网的介入和人人自媒体的形势下,貌似散文创作人人可为,所谓的抒情散文、游记散文、乡土散文遍地开花如火如荼,文坛散文创作郁郁葱葱葳蕤繁茂,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仔细认真读起来,总是动人的不多,能够兼备诗情画意和真情实感的优秀散文更是乏善可陈。因此,每在朋友圈里翻看慧君的散文,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她的散文里往往有触动你柔软敏感的语句,一如细碎的沙石入水,悄然间让你情感的水面微澜荡漾,涟漪涌动,读到会意处,不由得令人婉尔欣然。
首先, 慧君的散文文笔细腻,语言清澈唯美,意境清新悠远。
比如在《一季荷花醉心香》她写:“风乍起,满池的荷叶随风翻起阵阵绿浪,此起彼伏,一瞬划过去,荷花随之轻歌曼舞,婷婷优雅。荷塘深处,繁花似锦,芳菲四溢,安详涌动。”
这些文字勾画的意境悠远,画面感清新唯美,意境悠远浪漫,具备散文的诗情画意,读来赏心悦目,给人以审美的阅读快感,语言流畅,情感的抒发自然而真诚,有感而发。
其次,慧君的散文有真情实感,读来如临其境。无论游记写景,还是记叙自己身为教师的具体日常生活,还是选取自己身为人母和女儿相处中的一些日常细节的描写中,处处可以看到慧君的所思所想,所痛所忧。用笔简洁,情感真诚,体现了散文归真返璞的精神。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朴实。概括为“耐人寻味的素朴”“从复杂中探求出来的单纯”“经过极度绚烂而终于返璞归真的平淡”。谈到散,我们可以将散文的朴实美作为散文审美的最高境界,而慧君的散文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
散文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们日常的生活是什么?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行色匆匆早出晚归的奔波;是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回报;是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的遗憾;是每日的花开和叶落,是每天变化的阴晴天气和晨钟暮鼓;是行至水穷尽,坐看云起时的突然顿悟;是突然找不见某个手边东西时的焦急和失而复得的微笑欣喜和峰回路转;是被人误解冷落后的坚强和包容;是漫长岁月沉淀后平和的一粥一饭的隽永;是经历一次病痛一次失去之后的懂得;是走遍千山万水后,回眸一笑的释然。
慧君散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书写的是自己的日常。她的散文一叶知秋,管中窥豹地反映出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反映出我们这样的底层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坚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反映出作者究竟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看待自己身处的这个阶层,看待身边的这个社会的。当下的这个时代,我们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一些场景。这些场景组合起来就反映出我们的时代,反映出我们当代平民群体的一种精神,反映了我们社会的变化,反映出我们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所期待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是慧君散文的最大意义,唯因此,她的书里之所以有打动人心的东西,是因为她书写的是指向我们心灵所感受的真实的东西。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慧君的散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散文既然是文学,就要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慧君的这个散文选集里还有很多作品的境界流于日常,缺乏深度的升华和提炼,有些语句的修辞也显得过于繁芜,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润色的空间,这个是不容置疑的,毕竟我们都是业余散文写作。
其次,慧君的部分散文在内容的处理上缺少生活的细节在场描写,有许多缺少思想上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的散文可以有横向的延伸,也可以有纵向的延伸。比如《十里春风不如你》里只是空乏地写了自己的思绪,用一系列的意象来抒发情感,但是整个文章读来就显得比较空洞,因为它没有具体的细节和事件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记,更没有上升到对社会背景后面人物内在思想的深度挖掘,春风的象征意义是爱情吗?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理想吗?是不可抵达的彼岸和远方吗?……我在阅读中只是感觉到意象的唯美浪漫却无法获得深度的阅读感动和令我沉思的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深度思索和追问。
虽如此,慧君大部分的文章都能够做到有感而发,阅读慧君的散文常常令我情不自禁地生出惺惺相惜的宿命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同龄的女子,一个同行的女子,我们竟然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我们是如此有着近似的生命感悟,我和她——慧君,我们因着文字的牵引,互相鼓励着一起携手穿越那些在一个女子的生命中注定的那些暗哑的黑夜与庸常的晦灰森林,我们终是能够借助着文学所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力量来赋予我们自我强大的自愈功能。
青春如花。就算所有的鲜花终会凋零,可它们曾经鲜活地吐露过芬芳,难道花儿知道了自己终将凋零的命运就因此自私地拒绝盛开吗?就像泰戈尔说的,就算天空已经看不见鸟儿的踪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就算在历史的漫长河海中,我们和慧君所写的这些文字,包括您现在正在读着的这篇,将最终和其他众多的作品一样在时空的浩渺中烟消匿踪,再也寻它不见,再也不会有人记起,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些文字已经用一朵花儿怒放的芬芳回馈了我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永远伫立着如花绽放的青春,让我们永葆生命怒放的明媚和妖娆。
生命如花,而我途经你的绽放,如此,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