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魏田田先生的报告文学《绿满秦巴》,有两点感受比较强烈。
一、题材重大
生而为人,有免于贫穷的权利,这是古老而朴素的政治伦理。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视域下,扶贫治贫,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导向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贫穷的代际传播只能衍生出长久的、宿命式的愚昧、落后甚至野蛮。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同贫穷作战的战争史。必须认识到,人类在这场战争中还没有赢得最终的胜利。扶贫治贫是历朝历代国家治理层面重大而现实的民生课题,也是人类文学史中一个永恒的创作母题。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领导并扎实推进的脱贫攻坚战役是当下全球范围内最壮阔和最成功的国家性反贫困战争,也注定是发生在21世纪中国的一部伟大史诗。聚焦并跟进这场关乎民族复兴的伟大战役,是文艺工作者应该承担的时代使命。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算起,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役历时五载,已进入决战决胜、巩固成果的新阶段。一方面,脱贫攻坚战线捷报频传,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不断涌现,但另一方面,直击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文艺创作仍显单薄、沉寂甚至贫弱,为脱贫攻坚事业发出的鼓与呼仍显得不够响亮和深刻,文艺工作者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在这个背景下,魏田田先生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绿满秦巴》的出版,为文艺战线助推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量,也有力地提振了安康本土脱贫攻坚题材文艺创作的士气。
二、视野宏阔
《绿满秦巴》对作为脱贫攻坚核心战区的安康市九县一区的扶贫实践及成效作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记录与透视,在内容架构上具有强烈的写实性、文学性和政策性,在思想导向上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作者对基层调查中所获得的材料作了精心剪裁,并最终试图通过四个维度来全景式地展现安康市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个维度是刻写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即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光荣群体的工作镜像,作者通过直接交流和群众访谈,真实地还原出他们在驻村扶贫工作中的苦乐忧喜尤其是自我精神的升华。第二个维度是记录贫困群众在斩穷根、摘穷帽的奋斗路上的苦干实干,作者着力展现的是艰难行进在脱贫路上的群众的脱贫之志和感恩之心。第三个维度是总结提炼、宣传推介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的脱贫之策,旨在创立脱贫攻坚实践中的“安康模式”或“安康道路”,具体涉及到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迁居扶贫等。第四个维度是作者的独立思考。报告文学固然具有新闻性,但作者在基层调查和文本撰写的过程中却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而是刻意地保持了一位严肃、理性的文艺工作者所具有的冷静和客观。作者不是从纯粹的政治献礼的动机出发,单向度地、程式化地播报所谓的脱贫成就,也没有用亢奋而虚假的情感和语词编造一曲扶贫赞歌。整部作品没有庸俗的口号化叙述倾向,也没有图解政策的板滞之气。作者在梳理脱贫成绩的同时,没有遮蔽脱贫工作的难点和痛点,相反,围绕脱贫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难题,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这种冷静和客观极大地提升了《绿满秦巴》的思想质地。
总之,《绿满秦巴》是一部有温情、有灵性、有思想厚度和精神高度的报告文学力作。无论是创作命意的设计还是写作素材的剪裁技巧,对同类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都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脱贫攻坚题材文艺创作与政治、政策及政党的亲缘性更强,而政治、政策及政党的标签又极容易对文艺创作的人文性、文学性及个人风格产生抑制。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种困境。对脱贫攻坚题材文艺创作而言,如何在坚持政治正确、坚持人民和人民性的主体规定的前提下真正生发出文学的光辉和魅力,需要文艺工作者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