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爱吃的粉条炒肥肉来啦!”
“肥肉炒粉条子,吃了发昏。”
“哎呀呀!这大过年的,快别说什么发昏了,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弄得人心惶惶了。”
这几天,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陕西也有了几例感染者,近在咫尺的汉滨区也有了疑似病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人人都在“战备”。而除夕团圆饭的这则关于粉条的幽默笑话,引起了全家人的兴趣,老公说:“我们小时候想吃个粉条,要等到过年过节,现在啥时候想吃都有。幸福多了。”婆婆接过话茬:“过去,想吃个粉条都要等到寒冬腊月,天气最冷的夜晚自己挂,你们这些娃,小时候都没受啥罪,日子好过的多,我的这些孙子们现在更不用说了,天天都有好吃的……”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全家乐开了花。而关于粉条的幽默让我回想到了四十年前,一个严冬里的故事。
那年,我六岁,特别爱吃粉条豆腐汤,并且认为最好吃的就是现做的红薯粉条煮的豆腐汤。寒冬里的一个夜晚,母亲喊来村里人,帮忙做粉条:只见四五个男人一起和着粉面忙活着,母亲和婶子们在一旁烧开水。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家人总在天黑了才开始做粉条,也不知道他们为何把做粉条叫做挂粉条?也因为每次做粉条后,都会煮上一锅粉条豆腐汤作为宵夜,我打着盹儿,却不肯上床睡觉,几次从椅子上跌到地上“哇哇”地哭。母亲只好把我抱起来放到床上去睡。我一再叮咛母亲,我先睡一会儿,汤好了记得喊我一声。母亲是认真的,等到粉条汤做好了,给我盛到床前,任凭她怎么喊,我都说“好”,可是我在朦胧中又和衣睡着,等母亲一切忙结束,给我脱衣服时,我又迷迷糊糊问,粉条汤好了吗?没等母亲回答,我又睡着了。而在第二天一睁眼,看到天大亮了,就边哭边问:“昨天怎么不喊我吃粉条汤?”然后又“呜呜呜……”哭起来。母亲就把昨夜的情景给我复述一遍,然后偷偷给我煮一小碗,让我悄悄吃,不让其他姐妹看到。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几十年,每次吃粉条,我都情不自禁回味起来。
“嫂子嫂子,你在想啥?咱们来唱一段咋样?团年嘛,咱们热闹热闹。”
看着红薯粉条,我一下子想到了一段花鼓,忙说:“好叻!那咱们就来一段关于红苕粉条的花鼓。”
“好好好!”全家人都说好,还“啪啪啪”鼓起了掌。
“说红苕道红苕,红苕的好处就是多,红苕栽在地里头。过上一道栽,锄上两道草,红苕的产量就是高;红苕第一它能打粉,红苕打粉就能挂粉条。家家户户都能吃了。老年人吃了红薯粉条。祝福她健康永不老,中年人吃了红薯粉条,你的工作就步步高,小伙子吃了红薯粉条,外国留学跑的少,姐姐妹妹吃红薯粉条,身体永不老,红薯浑身都是宝,粉条就是好。”
“哎呀嫂子,你在哪儿学的这花鼓,真好听!”
“这段花鼓还是我在旬阳的棕溪镇长沙村非遗项目手工薯粉制作展示会上学来的。”
“是吗?”
“那天正值旬阳县鹿驰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百年技艺薯粉凝聚乡情非遗项目手工薯粉制作展示会’我和一同在此地采风的市区作协朋友,市县有关领导、书法家和镇村领导干部,还有那里的村民朋友,一起欣赏文艺节目。节目很多,而唱红薯粉的这段花鼓我特别感兴趣,还专门录下来,学了几天。我那天亲眼目睹了红薯粉条的制作过程。别说这粉条好吃,可是制作并不简单。合作社的几位工人用手揉拌苕粉、搭芡,把和好的粉面团放在漏瓢(有很多筷子粗小孔的瓢)里,用拳头使劲拍打,使它压出柔软的像小长龙一样的细条,不断往开水锅里煮,待煮熟漂起来,工人们经过几次冷水处理,就成了粉条,再把这些粉条悬挂在支起的小竹竿上冷却晾干,眼前的粉条就这样制作成功了。”
“没想到貌似普通的粉条,还有着这样繁琐的工序。”
“是啊,好吃的东西,工艺就是复杂。农民们一家一户做起来也特别费事!销售也是问题。于是鹿驰农业合作社就诞生啦!咱们吃的这粉条就是他们合作社的特产。”
“不错啊,成立合作社,对农民来说可是好事。”
“可不是嘛,鹿驰农业合作社不仅有绿色无污染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这将是他们的主打产业,另外还有拐枣酒,鲜秋葵、秋葵茶,狮头柑等等,为这一方的农民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还包括土特产的销售方面,可是大力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让很多贫困户因此脱了贫,致了富。”
“办合作社,真是一个好办法,我包的村也可以借鉴……”三句话离不了本行,说着说着,家里的“公务员们”都开始谋算自己包的村子的经济发展了。
“呵呵呵,看来我上次去旬阳鹿驰农业合作社采风考察没有白跑一趟。”
“哈哈哈,没有白跑,没有白跑……”
想想去旬阳鹿驰合作社采风那天早上,一切准备就绪,来到路边远远看见一辆出租车,为了赶时间,我没注意脚下,边走边就招手喊出租车,没想到脚下的街砖不平,一下子整个人扑倒在地,膝盖生疼,手蹭破了皮,裤子也破了,好半天才站起来。我踉踉跄跄回了家,换了衣服,看见膝盖磕了一个洞,像个娃娃嘴,急忙用创可贴贴上,想放弃这次采风,在家走了几圈,看自己还能走路,想到从小就喜欢粉条,却连粉条怎么做出来的都不知道,一咬牙,就又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