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暖和了,微风一吹,小草钻出了地面,黝黑的大山朗润了起来。一身疲惫的杜海自他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第一次回家。
杜海让出租车在村口停了下来。这些年,村里好些人家盖起了小楼,只有他家还是父亲八年前盖的几间砖房。杜海祖上姓杨,曾祖父杨宏是宫廷里的御厨,因拥护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被慈禧追杀,逃出京城,来到这偏僻的杜家村,从此他改名换姓隐居下来。和鳞次栉比的楼房相比,杜海家低矮的砖房像锥子扎在杜海的心上。他想等疫情结束,就是借钱,也要给家里盖个小楼,让奶奶和父母享受一下。
杜海家在高岗上,大门上红纸金字的春联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今年的春联是谁贴上去的呢?是爸爸还是妈妈?”想到父母踩着那把快要散架的木凳往大门上贴春联的情景,杜海的心里一阵后怕。
这些年,过年都是他贴春联,他还帮着娘烀猪肉、烀豆馅,包饺子,包豆包。大家都说他蒸的豆包不放糖都甜。奶奶说他是遗传了曾祖父的本事。奶奶这么说,小时候的他就说长大了当厨师。可父亲却不想他当厨师。
杜海八岁那年的一天,傍晚放学回家,见家人在地里干活没回来,就琢磨着做了一顿晚饭。他以为父亲会表扬他,哪知道父亲竟说他做饭浪费了学习时间,揍了他一顿。父亲说,比厨师好的职业有的是,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杜海听从了父亲的话,从此刻苦读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城里当了大夫。
村子还没有解封,几个戴着口罩的防护员在那里把守。
“请出示您的证明。”一个防护员拦住了他。
杜海掏出工作证给防护员看。
“从疫区回来的?那你可不能进村。”防护员看了杜海一眼说。
听到两个人的对话,村长从一旁走过来,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杜海。他转身对着那位防护员呵斥道:“二子,你咋连海子都认不出哩?”村长这么说,那防护员立马笑着说:“海子是抗疫英雄,前段日子都上电视了,俺咋能认不出呢?俺刚才是逗他玩咧!”
“你咋当上防护员了?”杜海也认出了眼前的二子,笑着在他胸前捣了一拳。
“你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没日没夜地抗击疫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我决心不再混日子,在村口报名当了志愿者。”二子一脸严肃地说。
二子和杜海是初中同学,两个人曾经好到恨不能穿一条裤子。可是二子十五岁那年,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娘扔下二子改嫁走了。成了孤儿的二子辍学了,因为没文凭,他只能到饭店打工。一天,饭店丢了五十块钱,老板怀疑二子偷了钱,气得二子辞职回来了。二子不干农活,整天窝在家里睡大觉。没多久,他就花光了手里的积蓄。后来他把地租了出去,两间半房被他卖掉了一间,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海子,等疫情结束,我就去厨师学校学习,”二子兴奋地告诉杜海,“我一定好好学本事,将来自己开饭店当老板。”
“行,等你开饭店,我和同事都去你那里吃饭。”杜海高兴地说。
杜海告别村长和二子回到了家里。看着刷得雪白的墙壁,杜海心疼地对父母说道:“爸,妈,儿子不孝,让你们受累了。”
“儿呀,你在前线抗疫的事,村长整天在大喇叭里表扬你,俺们荣光还来不及哩。”母亲激动地说,“咱家房子是二子收拾的。”
“是二子刷的房子?”杜海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头年天冷,你妈怕冻着奶奶,就多烧了些柴火,把炕烧塌了。”杜海爸爸说,“那天,二子刚好从咱家门前经过,就把我们接到了他家。”
“二子没让我和你爸插手,自个就把咱家炕修好了。”杜海妈妈感叹地说,“二子知道你抗疫不能回来,就买来两桶白灰,帮着把咱家房子刷了。”
“真没想到,二子说变好就变好了。”杜海说,“我听他说,等疫情结束他就进城学厨师,将来自己开饭店?”
“二子也是这么跟我们说的。”正坐在炕上叠元宝的奶奶伸出了大拇指,“二子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奶奶,爸妈,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杜海说。
“啥事呀?”妈妈问。
“我想把咱家箱子里的那本祖传的《御膳坊》菜谱找出来送给二子。”杜海说。
“俺赞成!”奶奶说着从口袋里摸出块水果糖,剥掉糖纸,塞进杜海的嘴里。“这是奶奶给你留的,不给他俩吃。”说完老太太咧着没牙的嘴笑了起来。
“奶奶同意了,你俩呢?”杜海含着糖块期待地望着父母。
杜海父亲看着儿子,好半天说道:“那本书是你曾祖父从皇宫里带出来的,是无价之宝,你真的要送人吗?”
“那本书放在箱子里,永远是本书。只有把它拿出来,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杜海说:“我想,曾祖父若地下有知,也会支持我的想法。”
杜海父母相视一笑,随后,杜海父亲说道:“我们也想把这本书送给二子,还怕你不同意咧。原来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儿子,我已经把《御膳坊》从箱子里拿出来了,瞧,就在你的书架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