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闻动态>党政要闻

薪火相传演绎伟大时代——我国戏剧事业繁荣发展综述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6-01-22 01:11字体大小:【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等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组织召开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年多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戏剧,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各展风姿,一批优秀传统剧目焕发光彩,一批新编历史剧点亮舞台,一批新创现实题材剧目广受好评,中国戏剧事业正在吹响新的号角、攀登新的高峰。

  各项政策及时、给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开展戏曲剧种普查,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京剧、昆曲保护与传承,将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争取每年让大中小学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广大戏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真是一场及时雨”“体现了国家对戏曲艺术的重视”“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最好落实”。

  不论是同行、戏迷,还是圈子外的人,都对《政策》的出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政策》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扶持方略上,对戏曲传承发展做出全方位部署,为中国戏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鼓舞了士气。

  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尚长荣说,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我们已能强烈地感受到党和各级政府在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上所做的许多实实在在的推进工作。

  “在中央出台系列扶持戏曲发展政策之后,福建省实施了保护传统戏剧的政策,以强化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我们有信心把莆仙戏传承得更好,走得更远。”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党委书记王少媛如是说。

  可以说,中央出台的各项支持戏剧发展的政策,不仅为全国的戏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创造了发展空间,更让广大戏剧工作者重拾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认识到时代所赋予戏剧人的神圣责任,并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讴歌时代、赞颂人民,好戏连台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过去的一年,广大戏剧工作者下基层,写人民,演人民,用坚定的脚步在舞台上留下精彩瞬间。从京剧到沪剧,从豫剧到秦腔,从陇剧到粤剧……一部部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的原创作品不断涌现。

  由于魁智、朱强等领衔的新编现代京剧《西安事变》自去年10月首演以来,广受观众好评。该剧以传统戏曲表现现代题材,以生动的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了西安事变当事者复杂真实的命运变化、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编剧孟冰在创作前,潜心研读历史资料、深入实地采风、十多次修改打磨剧本,将人物刻画得形神兼备,抓住了观众的心。

  新编沪剧《邓世昌》一改沪剧以家长里短见长的特色,选择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作为表现对象,同时坚守沪剧本体、发扬其所长,呈现出沪剧不多见的阳刚之美,为戏剧艺术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提供启发。

  现代豫剧《全家福》勇于尝试难写难演难突破的反腐题材,直面现实,独辟蹊径,着重表现腐败对家庭的深重伤害,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有观众评价:这既是一场艺术盛宴,又是一部生动的反腐教材。

  “一更里天黑黑,掌起灯儿望儿归……”自去年7月中国评剧院原创评剧《母亲》在京首演以来,这部让观众频频落泪的大戏巡演华北五省区,引起观众广泛共鸣。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裴福林认为,该剧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讲述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

  《兵者·国之大事》——一部令人血脉贲张的话剧激起很多人的共鸣,被观众称为“一部能为当代观众补钙的话剧作品”。军旅作家王树增说:“这个戏无疑是中国当代军旅戏剧的一次重大突破。”

  传承经典,推陈出新,生发时代正气,展现艺术魅力

  伴随“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优美旋律,复排歌剧《白毛女》自上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85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亲自指导新版歌剧的排练。为了让青年演员真切体会角色,她一遍遍地做着示范,多次扑倒在地。郭兰英说:“《白毛女》是表现人民的作品,核心的精神就是人民的力量。今天的复排也是为了人民,让人民喜欢、感动。”

  “情感没有改变,情节没有颠覆,却不露痕迹地加入了新的元素。”在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看来,新版《白毛女》不是一次简单的复排,而是具有原创意味、有思考的经典重读和再现。可以说,《白毛女》复排的成功,再一次充分证明了只有是民族的,才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只有守正创新,走自己的路,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气韵,弘扬中国精神。

  传承经典的同时更要立足创新,不断改进剧目创作与艺术表演,用原汁原味的戏剧之“瓶”盛上时代精神的“酒”,使戏剧艺术展现新魅力、焕发新光彩,让传统艺术得到丰富和创新。

  北方昆曲剧院青年版《牡丹亭》在保留原著重点场次、唱段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情节,以丰富瑰丽的人物性格、优美的曲腔旋律征服观众。晋剧《于成龙》弘扬了“以民为本、勤政清廉”的为官精神,塑造出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廉能并重的廉吏形象。黄梅戏《小乔初嫁》用亦唱、亦歌、亦舞的生活化表现方式,既营造出大气磅礴的三国风云,又凸显了沁人心脾的优美唱腔。

  强化使命担当,扎根群众生活,追求德艺双馨

  一年多来,文化部各直属院团共组织79个批次的演出队伍,深入贵州、福建、重庆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一线开展慰问演出和展览活动,场次逾百场;与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共59个基层单位开展了结对帮扶;共组织32批艺术家采风小组,深入陕西、山东、甘肃等省份的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艺术采风和体验生活活动。

  为了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河南省出台了《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暂行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完善活动人员档案,确保定点深入人员下得去、蹲得住、有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制定了《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蹲点采风活动实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蹲点时间和地点。

  德是立命之本,艺为事业之基。一年来,戏剧界行风建设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讲品位、重艺德”“戏比天大”成为广大戏剧人的普遍共识。2015年,戏剧界还出台了《中国戏剧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引导广大戏剧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行为,推动全行业讲正气、树正风、走正道。

  人以戏传,戏以人传。一年来,戏剧人才培养迈出坚实步伐,青年戏剧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戏剧传承发展后继有人。文化部开展“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实施“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创作扶持项目和“戏曲剧本孵化计划”,传承戏曲精粹,培养人才队伍。去年5月,首届全国青年戏剧创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五期“青研班”学员进行了创作成果汇报和学习情况交流,为戏剧创作队伍培育和储备人才。浙江实施“新松计划”,山东建立传统戏曲艺术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江苏实施“名家传戏、名家带徒”计划,安徽采取院校培养、校团结合、师徒传承等多种方式,加强青年戏曲人才培养。

  “戏剧是对时代综合而简练的记录者。中国戏剧人正在为这个时代努力履行着职责。”中国剧协负责人表示,未来,在全国戏剧界凝心聚力、团结共勉的良好氛围中,戏剧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赢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