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品赏析>书法美术

程大利:山水画再认识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5-10-12 07:04字体大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山水,山山水水,是自由的存在。自由而且永恒,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心的向往。六朝人对纷乱时世的抵御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 。从隐于山林到隐于图画中,画好悬之于壁“披图幽对,坐究四荒” ,当年老体衰,还可以面对图画“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这种人生态度催发了山水画,把生命迹化到丘壑的永恒中,逍遥云山,啸傲烟霞,丢掉烦恼,抛却烟火气息,宗炳总结为“栖丘饮壑” 、“畅神而已” 。

  “山水”相对于社会而言,是未被污染的神圣所在,是烦嚣中的清净,疲累后的解脱。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中国的山水画,则是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的利欲熏心的现实下,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 ”

  自由,按黄宾虹的说法是“民学” ,曾令秦始皇忐忑不安。秦始皇需要兵马俑式的雕塑、阿房宫式的建筑、颂其功德的刻石,这些“君学”的艺术是强力推行的价值观。所以,“诗书”的自由影响到“轨辙”的统一,多元的价值威胁到“万世之业” ,故而“焚”之,“坑”之。

  正因为山水是为心灵自由而产生的,以“心象”为旨归,所以它不叫“风景画” ,不必忠实于风景。把精神的视野扩充到天地间的无限,让一颗心自由地飞翔。“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追太虚之体” ,“与天地精神往来” 。于是“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为什么“乐” ?为得道而乐,觅得了慰藉,是寻得大自由的快乐。

  人因为有社会性,所以才容易不“自然” 。因此,“法自然” 、“师造化”在山水画创作中被提到至高地位,无论古今中外的艺术理论,都告诫人们,心灵的自然是根本,艺术应帮助不自然的人归于自然。赵孟頫说的“古意” ,康有为说的“真、朴、简”都是返璞归真的意思。

  返璞归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有了“人”“文”双修的问题。因“文”而“共成化育” (对欣赏者也有“文”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表现” 、“再现”问题,前人说是“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 ,画画是为修为,修为才能画得更好。“内修心而外益世” ,原来“修心”和“益世”是有因果和逻辑关系的。但两千多年的事实是人格越高尚,距离“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越远,屈子、苏轼、徐渭、八大等等都是怀才不遇的人,而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艺术的高峰。

  屈原有名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内美”来源于此,成为山水画的最高目标,黄宾虹一生为“内美”而努力,这即是“圣哲之蕴” 。内美者“不务外观” 。准确地说,是不苛求外观。热烈不是宣泄,冷静不是冷漠;观通不妨照隅,求末亦是归本。在山水画中即使是山不动、水不流的荒寒境界也是禅学智慧——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山水画最大的功能是能让人静下来、淡下来、慢下来。

  还是引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一段话结束本文:“艺术对人生、社会的意义,并不在于完全顺着人生社会现实上的要求;而有时是在于表面好像是逆着这种要求。但实际是将人的精神、社会的倾向,通过艺术的逆地反映,而得以某种意味的净化、修养,以保持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均衡,维持生命的活力、社会的活力于不坠。 ”山水画在今日更有其重要意义的原因,正在于此。顺着现实跑,与现实争长短的艺术,对人生、社会的作用而言,正是“以水济水” 、“以火济火” ,使紧张的生活更紧张,使混乱的社会更混乱,简直完全失掉了艺术所以成立的意义。

问墨——程大利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展览时间:10月10日至10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西班牙写生之二

好望角写生

葡萄牙写生

远山遮尽晚风还

振衣烟霞

 

山川入梦 白云怡神

太行写生(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