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品赏析>书法美术

让西部作品回归西部生活——记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5-12-04 01:44字体大小:【

漓江渡口(水粉)  周令钊

  张大千的《松荫观瀑》 ,傅抱石的《黄河清》 ,叶浅予的《高原獒犬》 ,白雪石的《漓江烟雨》 ,李桦、陈烟桥的版画,古元、力群的木刻,张德华的雕塑《壮族姑娘》 ……观众曾经只能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中欣赏到的大师经典,近日悉数亮相广西美术馆。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的第三站,由中国美术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广西美术馆承办。

  西部题材“回”到创作现场

  “一般美术馆的藏品不愿外借,而我们不但主动拿出来,拿的还不是一般的展品,都是大师的经典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强调,“此次巡展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国家艺术资源服务基层。所谓‘活化典藏’ ,光靠中国美术馆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主动将珍贵藏品输送到西部地区,助其实现文化‘小康’ 。 ”

  吴为山曾以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考察团成员的身份多次走进西部,调研西部文化发展建设,先后走访了宁夏、重庆等西部地区的多个省市,深入基层一线,深切体会西部地区人们对于公共文化的渴求,他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文化走进边疆地区,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以广西展览为案例,可以看到,‘走向西部’巡展扩大了公共文化资源的覆盖面,让缺少文化资源的西部人民均衡享有文化权益,推动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民众的融合。 ”

  众多馆藏精品首次走进广西,为此,中国美术馆的策展团队经过严谨梳理,挑选出75件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各类艺术作品,创作年代更是跨越上世纪40年代至今,共分“发现西部”“高原阳光”“寻源拓展” 3个章节,呈现出中国美术家近百年来认识、表现西部的创作历程,揭示和挖掘西部精神与西部之美。展览细节上也毫不含糊,在设计此次巡展画册的封面时,吴为山特意选择了一幅吴作人的油画《吴卢霍郊外》 ,西部自然之美跃然纸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术史上的经典力作,此次巡展还特别选择了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艺术家描绘西部的作品。“ ‘走向西部’巡展把西部题材的作品置放于创作现场,让作品回到西部人民的生活间,给当地观众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这也是中国美术馆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重要举措。 ”吴为山说:“中国美术馆本身不从事创作,但能够引领创作的导向。将馆藏西部艺术家的作品送到他们的家门口,表现深蕴于作品的中国精神,展示艺术家扎根生活的创作,更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新的动力。 ”

背篓(水彩)  庞薰琹

  前辈何以走到西部?

  “不从事创作,但能够引领创作导向” ,吴为山所言非虚,在与展览同期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很多来自广西的美术家都感触良多。广西壮族自治区美协名誉主席刘绍昆说:“这是我在广西几十年来看到的最让人感动的一次展览,它不仅是将中国美术馆珍贵的藏品拿来与大家分享,更将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整个西部对于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家怎么从西部寻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明确地体现在展览之中。很多青年画家告诉我,很多之前只是看过印刷品、一直向往见到原作的经典,都如愿在这次的展览上欣赏到,并从中体会到中国美术形态茁壮、向上的发展态势。 ”

  “如此近距离地面对原作,能够感受到的那种气息,是看印刷品时不可能有的。作为一个画画的人,这个展览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反观自己的创作。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谢森直言:“ ‘走向西部’展览宛如长河一般,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画家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来路,并思考前路。20世纪的画坛前辈们在留学西方之后,又走进西部,感受到自然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与丰富绚丽的民族风情,在他们的作品中,将西方的技法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不带有一丝猎奇的眼光,着意表达对人的关怀,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创作者从展览中定位自己的坐标,研究者则亦有所思考。在为配合展览举办的公益讲座“走向西部——20世纪西部主题美术创作扫描”上,中国美术馆专家韩劲松作为主讲人,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艺术家深入西部进行创作,他们的经历也都很有特点。关山月1940年到桂林,用两个月的时间潜心创作了《漓江百里图》 ,并一举成名;徐悲鸿为支持抗战,带着自己的作品和藏品,从香港辗转到广西,在桂林、柳州和南宁都住过很长时间,期间所描绘的《漓江》等作品中,笔墨的渲染匠心独运;吴作人从重庆先到西北,又跟随工程师到达甘孜、玉树等地,创作了《甘孜雪山》等水彩作品,一扫之前留学欧洲时作品的灰暗、忧郁之感。可见画风的转变,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而是伴随他们生命历程的自然流露。 ”韩劲松说。

  艺术不是自说自话

  “ ‘走向西部’系列展览,提示我们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转型,除了受到西方的影响,还有对于传统的再发现——20世纪40年代开始,艺术家们走向西部,更加深入地走进现实,不是居高临下地描述,也不是冷眼旁观,而是‘走进’现实,深入人民的生活中,并从风格、语言上得到新的启发。 ”中国美术馆专家张苗苗坦言:“作为一个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我们工作的核心是以全新的方式为人民服务,这不是一句口号。现在,大家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怎样的展陈方式才能令人满意,这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从策展的角度而言,艺术需要与观者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 ”

  在北京展出之后,“走向西部”展又相继亮相重庆、新疆和广西,这样的巡展路线正与当年艺术家的创作路线吻合,在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看来,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回溯。“中国美术馆有将近11万件藏品,近年来,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走出去’ ,有计划地推出了不同主题的展览。希冀这些馆藏能够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感受这些珍贵的展品所散发的温度,所展现的情怀,引领大家对美进行更多的思考。 ”针对“馆藏建设”问题,他认为:“广西美术馆这样新建成的美术馆,如何建立艺术的价值体系,其根本在于用收藏的作品进行梳理。我发现目前各地美术馆的收藏比较散,缺乏一定的关联性,藏品也良莠不齐。从这个角度而言,‘走向西部’展览展示了美术馆收藏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不仅为观众,也为西部美术馆本身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