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品赏析>文学天地

【原创散文】任性在下雪的日子里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5-10-10 07:43字体大小:【

作者:杨常军

    周四晚上,可能是临近送礼的日子了,思来想去睡得很晚。也许是想多了想累了想困了,入睡便熟睡,以至于难得的一场大雪,多年少有的大雪悄悄地光顾了这座城市,我却一点都不知道。
    周五早晨,我和平日一样,起床,叠被子;洗脸刷牙,习惯性地刮着并未长起来的胡子;穿戴整齐了去上班。就在打开门的一刹那才知道老天爷下雪了,在以往这是故乡才能看见的洁白。
    看到厚厚的积雪,我无法关闭记忆的闸门,即可穿越在那个“农业学大寨”的日子,故乡人盼望下雪,下雪了可以温暖在家里不去干农活。大人们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牛羊喂草,然后从雪地里翻出一些干柴禾抱回屋里生起火来。接下来就是围在火炉边,烤暖和了,烤舒服了,在火炉中央挂起吊罐,炖一罐子猪头肉、猪蹄肉之类的炖菜,煨一壶自酿的土酒,一家人悠闲悠闲地尽情享用着。
    而今这雪下到城里来了,会有乡下的雪那么美好吗?心里这么想,脚下咯吱咯吱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
    满城落雪哪个耀眼地白,如银似玉,让人心情空灵清净,激动不已。拿起相机,拍照,发微信,一心想让满世界的人都分享城市落雪的优雅美白。让更多的朋友知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下雪了,行走在圣洁的雪地上,能看到自己徒步的脚印,深深的,一串一直向前的脚印。
    雪花覆盖着整个城市,雪的豪壮,雪的厚实,雪的爽朗洒脱,增添了我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毫不隐瞒地说,平生打拼,多在基层劳碌,真正意义上过城市生活,还是近几年的时光。虽然城市早已收容了我,可我对城市并没有像对故乡那样爱的刻骨铭心。譬如,我喜欢乡村绵绵细雨,雨过天晴,山村如洗过一般清新。而城市下雨,满街流水油腻腻的,无孔不入。雨伞下的行人,歪扭着身子,蜻蜓点水般掠过大街小巷,流水湿了行人的鞋衣。我喜欢乡下柔柔的风,吹在脸上如婴儿细嫩的小手抚摸,滋滋儿的心爽。而刮过城市的风,带着尘土飞扬,纸屑飞舞,风裹着城市那既普遍又特别的气味儿,恣意弥漫,把安然的城市弄得昏天昏地,狂躁不堪。
    我偏爱飘飘荡荡的雪,站在空旷的山野里,仰首伸展双臂,拥抱漫天飞舞的雪花,像雨像雾又像风的那种玄妙飘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那种滋味。我怀念故乡的冬天,少不了扬扬洒洒的大雪,就像昨夜这场雪一样,温柔轻盈,漫天飞舞,一时间铺满大地,在不知不觉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此难得的落雪,美丽了城市的美丽,安静了城市的安静,清新了城市的清新,神圣了城市的神圣。

    周六是既定的送礼的日子,雪的温度和家的温度鲜明的反差,让人黏在床上迟迟不愿爬起。清晨7点多,就有朋友打电话相邀:“昨夜,大雪缤纷,快来羊山欣赏雪景”。放下电话我在想,今天要去送礼,怎么去观赏雪景呢?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人情份子紧如火,去不去,不由我。”那个时候不懂人情份子,只知道大人们说的是送礼那档子事情,送礼的地方热闹,还可以吃酒席。对于“紧如火”、“不由我”弄不明白也未曾想闹明白。长大后,因为工作的流动性,四邻八乡的送礼,连自己都记不得送过哪些人多少礼,吃过人家多少酒席。面对牛毛一样多的“礼”,才知道做人难,做成人难,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更难。这多年,送礼的由头越来越多,礼金也水涨船高,虽不是闻礼生畏,也未必望礼兴叹,却有过为送礼而尴尬的时候。虽然人人都送礼,人人都收礼,收礼时没有过心安理得之意,送礼时难免就都心情舒畅。尽管送礼的事情没有人上门来要,可有些场合还真像先前大人们说的:去不去不由人!
    我总爱莫名其妙地乱想,想这冬天要是不下雪,是不是大地就不滋润?大地不滋润了,那地球是不是不舒服?然后又胡乱联系,人生有些礼就下像雪一样,一年四季不送礼的人会不会造成人情干涸?人情干涸了,是不是就像城市一样,同住一楼谁不认识谁?
关于送礼,我认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送。新婚之喜和金榜题名,这是具有人生里程碑意义的大喜之事,亲朋好友以“礼”表达恭贺之情,古来有之。再比如耄耋老人的生日,那是送一次指不定还能再送第二次的事情,亲朋好友以“礼”表达情谊和祝福,不可非议。可是,时下送礼的名目繁多,“礼”似乎已经变味儿了,基本成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要想与时代同流,要想让自己滋润,也让朋友滋润,但凡是个“礼”就得送!
    想到这里,赏雪之约姑且放到一边儿,毫不犹豫准时来到喜庆的现场。好在两家办喜事的都在酒店里操办,吉人天相,两酒店相距不过半里路,这让我往来两地既省时又少费力气。
    第一家是老子给儿子办婚礼。前面讲过,这是人生的大喜,在中国谁逢这事儿,其七大妈、八大姨、叔辈长上,亲朋邻里那是不能缺席的。
    我来到酒店,正好遇上主人。真是走运气呀!多少送礼的人埋怨没见上主人,我以到场就被主人热情了,心花绽放比吃喜糖还甜蜜。
    婚庆的场面千篇一律,基本雷同。黑压压的宾朋,拥挤在摆满宴席的大厅里,老少客人围坐在放置着喜糖和美味佳肴的酒席边,等待“主角”登场。热闹的场面不亚于赶大集,逛庙会。
    要是平日里,那是一定要在这等场面为主人助兴,分享一对新人的喜悦。可是今天不行,还得再送一家的礼,只能稍留片刻,随罢礼便匆匆忙忙赶赴第二家。
    第二家是儿子给老人办七十大寿。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是一位教师,子承父业,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前来祝寿的亲戚户族且不说,其余多是他的同事、学生和儿子的同事好友。我不是这位老寿星的弟子,却为这位长者高兴。这年头,记不住自己老人生日的大有人在,而走出社会几多年的莘莘学子,都在忙于生际,能记住老师生日,为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师祝寿,人走茶不凉难能可贵。足见这位老师在学生、同事心中德高望重的地位。
    纷纷落雪为两家办喜事儿的助兴,贺喜的人个个面带和悦,制造和谐热闹氛围的人感动着分享和谐热闹气氛的人,交流、熙攘,说笑、沸腾,都是自由释放的和弦乐,都是这等场合不可或缺的音响并伴随始终。
    出入这些场合不是头一回,可在有雪的日子同时分享两家人的喜悦,却为第一次。父母给儿子晚婚,子女给老人祝寿,两家喜事看似巧合,却阐释了“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养育之恩与感恩回报的传统美德。这让人心里踏实了许多。
    目睹出出进进的各路宾客,不由的让人想起朋友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大事小情,看看送礼的人就能略知请客的主地位高低,权力大小,还能知晓哪些人因有企图而送礼。很想借此机会“研究”朋友的说辞正确与否,无奈一遍遍响起的电话铃声,一次次把人逼出酒店门外,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催促去羊山赏雪拍雪景。既然是诚恳不可推辞的友情之约,何必再去浪费时间,弄清哪些人不为情而为权贵送礼之事。于是,欣然道别喜上眉梢的客主,简单武装之后,直奔羊山而去。

    我们是从羊山脚下徒步上山的,盘旋的公路,高高矮矮的山峰都被层层积雪覆盖着,纯净的让人不忍心下脚,生怕弄脏了圣洁的白雪。大雪封盖的羊山,虽看不见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绿波荡漾,秋天的色彩斑斓,却有着浓冬的庄严雄浑。树木在雪的天地里,独具别样风采,截然一色穿上了白大褂,亮节的青竹、挺拔的绿松则与众不同,穿着新颖的迷彩服,把银装素裹的漭漭群山站成一道道绝妙的风景。
    在茫茫雪地里,我们不断寻找雪与自然的精美图画。这里虽然看不见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的热闹场面,但见三五集结到此踏雪赏景者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足迹。最可人的是星星点点分布在山坡上,田野边,林丛中的人家,是这冰天雪地的眼睛。袅袅炊烟升起,飘过门前古老树顶上那高悬的鸟窝,与飞旋的鸟儿形成灵动的图画,给空灵的山村增添了自然灵性。
    我们来到一处住着七八户人家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大门敞开着。门前院场的落雪,被主人清扫堆积在院场边,屋里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基本上都干着一样的事情,围在火炉边儿烤火。见到我们来了,那种热情就像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可人,让座、递烟、沏茶,迅速行动给我们做饭。他们把我们的婉言谢绝想成是城里人吃不下乡下人做的饭,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没有表达出对客人的热情,就是不厚道。他们把那种忐忑不安写在脸上,又怕真的“得罪”了客人,而又很快恢复常态的笑脸。这种笑脸自然奔放,真诚善良朴实,只有乡下还能时常见到,在拥挤的城市恐怕是难得轻易找到这些情愿他人白吃还热情微笑待人的人了。
    雪地里那些时髦的小洋楼,红砖白墙,像是天朗星稀的星星,星散地分布于纵横山壑之间,不亚于城市的高楼,有着别墅的洋气。在与守候着安乐窝的老人们的言谈中,不难感觉到老人们对生活的孤独和孩子们对父母的想念心存茫然。他们希望有人和他们说话,有人陪他们吃饭;老人们多么希望儿女们能像门前老树上雀巢里的鸦雀,不论飞多远,不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自己的窝里安寝。可是,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让儿女们出去打工挣钱。他们现在四门不出,为子女们看管子女。他们羡慕城市人的繁华热闹、车水马龙,就像城市人羡慕他们的清净自然、绿色环保一样,这就是人心,难以满足而充满矛盾的人心,住在城里的人却稀罕山里下雪,而居住在山里的人却不想被大雪封锁而想着进城。
    我很看好这山里人家,真的好安逸。我们走了好几户人家,进得屋去,房门敞开却不见人影儿,逐一登门才知道他们是串门子悠闲地聚在一起,并不担心家里的东西被人顺手牵羊了。他们是住在一处,鸡犬之声相闻,还能互相往来,有说有笑,互相关照,友好和谐相处,好有人情味呀!
    在羊山这雪的世界,乍寒还暖,到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息。我们在羊山的朋友家里,吃了三顿饭。虽说吃饭是每天都必须进行的事情,不足挂齿,可这三顿饭我们吃的谈定坦然,返璞归真。几十年的风雨春秋,吃饭多在机关食堂,从一顿半斤粮的份儿饭到不限量随便吃,到情愿不情愿地陪人肆无忌惮地吃,为吃饭而吃饭,把吃饭当任务,哪来的滋味!朋友给我们每顿饭都炒了几个家常菜,炖一锅腊肉,火烧锅盔馍,烫几壶自酿的酒,我们坐在火炉边,吃着喝着聊着温暖着,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想这该是生活快节奏的现代人可以奢望也可以有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