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梦(作者/刘培英)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6-10-27 00:31字体大小:【大中小】
从小,我就喜爱文学,从事文学写作后,我就有一个梦想,写一部反映家乡人的一部小说。1975年,我去过一次陕北,促使我有了这个想法,那时的陕北的土地满目是黄土高坡,漫天风沙,草木稀稀拉拉,延河水又浅又窄,落一场雨就变得混浊不堪。可就这么一个地方,竟有那么多人去写它歌颂它,路遥先生竟写出了那么悲壮恢宏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与其相比陕南可算作天堂,这里的父老乡亲一点不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差。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老人讲清朝时,石泉县红卫乡有一个名叫曾荣福的年轻人,为了救病重的母亲,竟对自己开腹割肝的故事,这个故事令我极为震撼,撇开方式方法不谈,这种孝举和勇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中华孝子榜难道不应该有他一席之地吗?背负着这种沉重的历史使命感,我希望有一天能把他表现出来。我热爱自己的家乡,无论我曾遭遇多少不公或委屈,我仍然热爱她。而我们的父辈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没有记载的历史如同一团云烟,我要把父老乡亲们这种面对苦难还依然乐观坚强、百折不挠、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与命运顽强拼搏抗争的勇气、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并不容易,我知道自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不一定能写好,也不知道能写成什么样子,但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
《月儿城》的创作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因为是第一部长篇,为了写好她,我到处搜集材料,读相关的参考书。创作中的第一大难关,就是对家乡的二十年至五十年代初的时代生活背景知识的匮乏。所以,凡是反映石泉这方面的史志典籍,我都想法设法地找来仔细查阅、做笔记,到石泉县城的周边、乡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准备工作就花了一年多时间。正式进入创作阶段后,一般情况是一天写一千多字,最快一天写三、四千字,最慢时一天二三百字,有时要查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需几天或更长时间。书中有一个章节:蓝天河的初恋在一九一四年以前,他从省城带回了陈独秀的《新青年》杂志,可找来历史书一查,《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于是我将其删掉重写。后来在写蓝天河参加北伐战争的这一小段历史时,为了这千多字,把清政府被推翻、北伐、一直到西安事变这段历史都统统看了一遍,包括这个时期的风云人物传记 ,《袁世凯传》、《孙中山传》、《杨虎城传》、《张学良大传》《蒋介石传》等。月儿城是以石泉县城为原型的,为了写好作品中的月儿城,我在作品中再现了这座具有典型陕南特色的山城,如县城的依山傍水、青石板街、梯子坎、曲折的小巷、吊脚楼、“一杆枪”的通间房等,就连石泉街道的宽度、东西城门的高、厚、宽度、城门铆钉的行距间距等等,我带着女儿都用卷尺一一丈量并和书中基本一致。为了准确地写出流经县城的汉江江面的宽度,刘培英先写了七八百米,又改为六七百米,再改为五六百米,后改为三四百米,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为此,我和女儿查了县志,又在网上搜有关内容,后来我们亲自访问水文站。第一次去水文站找了一个人问,人家带她们转了一围,也没有什么翔实的资料。第二次去被人挡在了外面,聪明的刘欢说她们是防汛部的,是宣传部领导让来的,水文站的同志才接待了她们,在水文站同志的帮助下,最后定稿时是“约四百米”,即显得江面宽阔、浩瀚,又不失真实。
即然是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树碑立传,我们着力塑造了一批活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美丽善良、聪慧勤劳、勇敢顽强的大风,勤劳善良宽厚、吃苦耐劳的柳汉原等。在创作中 ,始终遵循一条,不赶时髦,不求卖点,不做无病呻吟,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写自己最刻骨铭心的或是使自己最为震撼最为感动的人和事。
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于2007年年底完成初稿。定稿后,《月儿城》就进入了出版阶段,这又是一个漫长的、受尽煎熬的过程,先是联系书号,由一个朋友联系的北京某出版社,钱打了过去,而后又到西安、安康找印刷厂,考察厂家的情况,谈价格,等一切都办妥后,一天和几个文人朋友一起谈起出书的情况,才知道上当受了骗,当她将电话打到这家出版社,出版社闪烁其词,钱却坚决不退...... 为了凑足出书款,女儿刘欢把自己仅有的存款拿了出来。说《月儿城》是她和女儿的倾心之作,一点都不为过,这部小说从写到出版,不说4年写作的漫长时间,光改稿就大改过三次,小改过四次,光盘复制了六张,u盘装满三个,打印稿堆了两尺高,所幸,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月儿城》得以顺利出版。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张虹老师,她是我创作的良师益友,我的第一篇散文《又是中秋月圆时》,就是在她主编的《安康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后来,她又陆续发表了我的散文《悔恨》《寒夜》《一篮麦黄李》《长姐如母》等,给我许多鼓励,许多指导,使我在文学写作这条路上不断前行。《月儿城》出版后,安康三秦电视报,及时给予了宣传报道,紧接着,《旅途》杂志也给予了报道宣传,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慰藉,我深深感到,安康文学界,有一大群德高望重的老师、朋友始终在关心着帮助着呵护着我们这些业余文学创作者,所以,使得我在业余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能够一直坚持前行,在此,真挚地说一声:各位老师,谢谢你们!由于他们的关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进入了这个行列,这也是安康女作者不断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文学,是我最贴心最真诚最亲密的朋友,无论我遭遇怎样的苦难和不幸,她始终对我不离不弃,抚慰我的双眼,抚慰我干涸的心灵,释放我的情感;使我在失败中、绝望中一次次获得力量,让我振作,让我从头再来。文学让平凡的日子变得充实而厚重。我喜欢独坐书斋,在一种清静、澄明的境界里,恣意感受诗歌的激情、散文的从容、小说里面的恢宏和人生百态,那是一种最好的精神享受.。感悟文学就是感悟自我,感悟生命,感悟人生。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无意之中,找到了一本歌剧《白毛女》,好些字不认识,我竟然懵懵懂懂看完了,竟然喜欢上了它。又接着,看了《苦菜花》《迎春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读小说成了我的最爱,语文成绩也直线上升,从此,我深深爱上了文学,后来,又爱上了创作。
我希望用手中的笔努力表现底层平民生活的生存状态。同时,追求叩问人生的价值、意义,尊重人的价值,表现人的价值。文学即人学,应有一颗善良悲悯的心。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不公和丑恶,更有着无数人渴望、呼唤着真善美,包括一些做恶的人,心灵深处也一定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我始终认为,人世间真正的真善美在底层平民身上蕴藏最深体现最多,但也从不掩饰生活中的种种残酷、丑恶。
创作中,我始终遵循一条,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也比较看重语言,语言要优美,读着有美感、愉悦感,写本土小说一定要有地方特色,语言力求通俗生动鲜活。我也比较喜欢幽默,只是自己的幽默感在漫长的沉重岁月中消失殆尽,今生只能望洋兴叹了。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文学是冷寂的,但是,依然有无数人痴迷它,追随它,因为,它是神圣的,是永恒的,它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