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品赏析>文学天地

披雨拜佛(作者/柯贤华)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6-10-27 00:59字体大小:【
        时常听人说起佛殿山,说起山上的菩萨。我想,这山该是因佛而得名的吧。
        周末,难得从漫长而紧张的工作中偷得一日闲暇,我们几个人起了个大早,慕名前往佛殿山与佛结缘。
        从平利县城出发沿国道往东,由镇坪老路口向右一拐,车子开始进入盘山公路。这路九曲十八弯,一路逐渐攀升。天突然下起雨来,雨洒在车窗玻璃上,雾一样模糊了视线,让人看不见窗外的风景。索性任凭车子颠簸,昏昏然睡起来。突然,一声“到啦”,大家振着精神,纷纷撑伞下车。
        四月的佛殿山,仙云片片,绿竹猗猗,溪水潺潺。眼前云雾缭绕之间有一峰秀出,山势峻峭,山形瘦削,果然不同于我们平日所见的那些平缓圆润的山,倒像一位绰约的仙子,自信的挺立于群山之间。
        随着一阵风吹过,峭壁上露出了一角飞檐。我们正惊叹间,有来过的人却告诉我们,那只是半山腰,真正的佛殿,还在更上头呢。我不禁暗笑:原来这佛也会“犹抱琵琶半遮面”。
       走过一段小路就来到河边,这条河有一个别致的名字:秋河。秋河水流澄澈平缓,河中多大石,河上有一条铁索桥。踏上铁索桥,叮咚的脚步声让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佛能度人,在拜佛之前安排这样一座桥想必是有深意的吧?
        踏上上山的石阶,路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竹子,雨打竹叶,清音怡人。这两天正是出笋的时候,道旁随处可见新出的竹笋,给人以拔高向上的动力。由此想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境界。山上的僧人每天与竹为伴,食竹笋,沐浴山竹之气节,非佛即仙。
         到达一块小坪地,坪上有一佛殿正面向小坪,背临峭壁而建,殿门紧闭。我们在檐下稍事休息,这时佛殿山主峰才露出真容。只见一峰直入云间,怪石嶙峋,竹木繁密,一条小径斗折蛇行穿梭林间,如是境况既令人生畏,又让人心向往之。雨势渐大,继续前行,身上衣物早被汗水、雨水打湿。我们索性收起雨伞,口中吟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以壮自威。
        渐行渐高,山下的景物渐渐在云雾中隐没,有恐高的不禁两股战战不敢俯视,而胆大的长啸欢呼几声,舒一舒胸中惬意。
        就在大家筋疲力尽之际,眼前豁然开朗,一块大坪出现在眼前,原来已经上了山顶。坪的左侧是佛寺,即“佛殿山寺”。坪中有一间瓦房,房前几块菜地,估计是僧人躬耕之所,种些青菜葱蒜之属,长势颇为喜人。沿小径往右,过数十石阶就到了祖师殿,祖师殿一半是天然的石洞,一半是依山而建的屋檐,殿内供奉着几尊道家真人塑像。殿中有一个老妪,见到大雨天还有人来上香,忙拿出茶叶招待我们。
        是到达终点的缘故,还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这殿中俗念全消,只有真诚礼敬和坦然,忘了所欲何求。我想菩萨也好,真人也罢,都是一种境界,都是自己修炼坐标,有了这个目标,就有了实现目标的动力。就像我们今天一样,若不能在雨中坚持攀登,半途而废,也许与这佛殿山的佛无缘了。
        下得山来,虽然身体有些疲惫,身心却得到了雨与佛的净化洗礼,神情清爽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