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看大河(作者/杨常军)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7-09-22 03:31字体大小:【大中小】
我崇敬英雄,并非热衷个人崇拜;我很欣赏拿破仑那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我有农民情结,深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
我当过乡镇干部,常为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和曾经为百姓服务,深受百姓拥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殊不知,这次应汉滨区文联的邀请,带《汉江文艺》签约作家到大河镇采风,此地此人,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基层领导在追赶超越中,动真的来硬的干出了实活,事实面前令人折服。
秦岭自古钟灵毓秀,在这秀美的大环境中,山环水绕,峰恋叠嶂,山之阳刚,水之阴柔,峰之奇峻,恋之跌宕,美不胜收。大河镇是大美秦岭孕育出的奇葩,它深居秦岭南坡,地处汉滨区之北山,恒河像一条裙带缠绕在山间,系起座座巍峨群山,山借水势,水借山威,一个拥有近30000百姓的古镇,就像一幅巨幅的山水画,镶嵌在大秦岭的屏障中。肥沃的土地,灵巧的村民,自然的谐和,人文的融合,百姓的心和,社会的祥和,正如镇长王诚所说:“山里人,人不山”。大河镇是名副其实的富居深山。
我打小就行走在山里,现在仍经常行走在山水之间。这次步入大河镇,亲近这具有现代气息的山区大镇,虽然不是第一次,可在大山里面像这样高起点,大布局,具有前瞻性的集镇建设气魄,确实还是不多见,这怎能让人不感动。
生活让我常常思想一些问题,现在人都在讲风格,可总是让人看不到风格;都在讲特色,却总是让人感觉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大河镇不是这样,他们的特点显而易见。同样是安置点,他们的安置点让易地搬迁户搬迁得放心,入住得舒心。他们从确定安置地点和小区布局开始,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把安置小区建在山水之间,让小区点亮山水,让山水滋润小区,相得益彰,成为山在景中,景在山中。
他们对小区的建设,不是盯在盖房的效益上,而是从宜居和长远发展着手,从小区仅有的征地中,宁愿不赚钱,也要留出大片土地做广场、建幼儿园。依山傍水的小区,从河边延坡面梯阶而建,楼与楼的间距,道路规划都感觉不到吝啬的小家之气。
集镇建设,虽然还在火热的施工之中,初具规模的集镇骨架凸显建设者们的大思维大手笔。在建设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凝聚民心。建设一处,先修护坡挡墙,河堤,饮水工程,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社区公共设施等服务体系建设步步跟进。如此作为,提升集镇综合承载力自然而然。
在学府小区的电梯口,正赶上一位少妇从乡下老家回到学府小区的新家。我们随同走进她家,她和她爱人热情地为我们倒茶敬烟。她们是因地质灾害搬迁于此,享受政府惠民扶持。当我们问他为何选择此地居住而不是城市?他笑着说:我在北京打工多年,我觉得城市房子和我们集镇房子没啥区别。现在我们镇上的交通也便利,实现了村村道路硬化,进城也就是个把钟头的事。出自群众之口毫无修饰的话,可谓一语道出了大河镇集镇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和百姓生活的满意的程度。
王诚镇长带我们一行,走进镇子里一家电商,我觉得自己似乎与时代落伍了许多。这是个网上购物与线下实体指导生产一体化的创新服务电商,主要推广大河镇农特产品。大河镇有十多种富硒农产品,早已走进杨凌农高会和西洽会,成为远近闻名、深受欢迎的绿色农业特产。
走进电商,听老板介绍,看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让人耳目一新。当多少人依然为农特产品销售发愁的时候,大河镇的农特产品就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从这里推销到全国各地。成立这样的电商,他们的理念很简单——抱团,这能不让人感慨?抱团精神不正是大秦岭的精神境界。誉为中国龙脉的大秦岭,山山相连,山水环抱,纵横几千里,名扬海内外,靠的就是抱团精神。
在大河镇,我满脑子里收录这样一些“关键词”:“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阵地建在支部”“重心稳在产业”“基础落到搬迁”“核心抓在思想”。搞过行政工作的人,或者说懂行政工作的人都知道,这讲的是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再看看这些“词条”:“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建强班子,筑巢引凤”“狠抓项目,弥补短板”“厚植文化,改善民风”……这是围绕思路和重心一一对应确定的工作方法和措施。还有这些时髦的叫得响亮的:“大河农产品”“大河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兴农哥”“大河爬山鸡”“黄秋葵养生佳品”“大河跑山黑猪”等等,显而易见,大河镇的发展,以人为本,从理念到抓手到成果,这些都是在“红色引领下的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果。
我对大河镇的了解因为地域的局限和时间短暂,感受到的仅仅是皮毛,收入记忆的充其量不过九牛一毛。负责地讲,要是你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大河镇群众之中,山水之间,必然是处处刷新视野,事事感人肺腑。
在与王镇长的交谈中感知,在大河镇领导的眼里,他们的百姓是热爱家园,建设家乡的守望者。在与百姓的交心中,百姓眼里,他们的父母官是诚实务实,能成事会办事办好事的公仆。百姓实事求是说的是心里话,的确他们帅气的领导,年轻老成,才思敏捷,张弛有度,睿智多谋。我对这位“小鲜肉”镇长真是刮目相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了。他让我见识一位年轻智慧的基层领导,如何用足用活政策,把小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办成大事情;如何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全镇统筹,一村一产业,重点突破,一步一个脚印,把要干的事情都踏踏实实干好。
其实,在大河镇会议室座谈时,听王镇长的介绍,有两件事让我对大河镇政府的执政者们心存敬意。关于广播,即发展大喇叭。广播的发展,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普及千家万户,成为各级组织对群众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体制的变化没能让其长久地发挥作用。现在虽然说电视、网络、手机都有大量的信息传播,可是地方政府的宣传声音很难普及的区域内的各个角落了。解决农民的问题,“核心是抓思想教育”,在山大人稀的乡村里,抓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广播,谁都明白的道理,只有大河镇这样做了,收到了实效。
“办好教育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办好贫困地区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有了如此认识的大河镇领导们,把教育放在休闲发展的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里我只想用高考上线率来说明教育质量的提高,至于用什么手段我不赘述。大河镇中学不论是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生源基础,应该都比城区差得很多很多。可是就在“优秀生被好学校录走了”的情况下,今年154名学生参加高考,取得98人上线,上线率64%的好成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领导重视了,教师的地位提高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还经常受到政府的奖励和鼓励,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
从上面两件事可想而知,大河镇在抓文化发展传承上是看得长远,下了大力气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明白,文化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他们要在这里根植文化,要让老百姓知道,没文化的发展,是没质量的发展,没内涵的发展。
据了解得知,大河镇已连续五年在汉滨区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一,今年脱贫攻坚工作,已获得汉滨区单项考核四个第一。这恐怕是值得每个人思考、学习、借鉴的经验了。
走过大河镇,我认为这里的山水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说其属于自然,那是因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里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山水的静动结合就像百姓守望家园的心和辛勤劳作的行动一样,恒定不变。
说其是人文的山水,那是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温纯百姓,遇上了如同雄狮一样威武智慧的领导集体,在他们的指引下,全镇人爱山护水,抱山亲水,造山治水,给同样的绿水青山赋予不同的新内涵。
大河镇人不怕青山多障碍,借风鼓劲让山生财。你瞧,绿色环保的“兴农哥”富硒农特产品,成为让百姓放心的农业商品品牌。大河“爬山鸡”“跑山黑猪”等等,是大河镇人对山的膜拜,他们利用广袤的山地资源散养土鸡,散养“跑山黑猪”,种植绿色农产品,而今山还是那些山,山已不再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水已不再是那些水;百姓满怀激情给予山水之灵气,从此山不再寂寞,人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