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

石泉:法治新风润乡村

作者:郭健 阮长勇 时间:2024-09-19 08:19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石泉县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从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维护乡村平安稳定多端发力,让法治精神沁入人心,法治新风浸润乡村。
  精准普法营造法治氛围
  深入推行普法工作责任清单、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普法重点任务督办单和履行普法责任报告书、履行普法责任评议书“三单两书”制度,夯实各镇、各涉农部门乡村普法责任。重点培育全县1463名乡村“法律明白人”成为优质“法治观察员”,充分采集村民普法需求,经过村(居)法律顾问筛查、过滤、核实,提交到各司法所进行研判、上报县司法局开展“菜单式”普法,形成全过程“精准普法”机制。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深入镇、村、社区、网格,开展系列普法活动1500余场次,结合乡村实际,针对性开展乡村振兴、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婚姻家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200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5万余人次,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乡村振兴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贴心服务传递法治精神
  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司法所等法治资源,推行“1名司法所长+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的乡村法律服务新机制,在开展精准普法的基础上,积极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扎实推进“调解+公证”工作机制,办理好“书记民情三本账”,深化“法律援助惠民生”活动,持续开展帮办代办,积极回应民生诉求,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在全县11个镇、165个村(社区)微信群至少派驻1名在线法律顾问,标配至少1名司法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累计线上法律服务9000余人次,帮办代办普通法律事项350余件,推送普法信息1.1万余条,确保法律问题能及时得到答复、村民纠纷能及时知晓介入、村级事务管理能及时依法纠偏,让法治理念得到有效传播,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因地制宜融入法治文化
  持续深化“1个法治宣传教育中心+6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N个法治宣传教育站点”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将法治文化建设向乡村延伸,先后建成城关镇堡子村、池河镇西苑社区、池河镇柏安村、后柳镇中坝村、曾溪镇油坊湾村等22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让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将法治文化理念融入精神血脉。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将法治文化元素与旅游景点融合,在石泉老城景区、云雾山景区、后柳水乡等景区建设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展示牌、提示语等,达到景、法结合,方便景区群众学法用法的同时,为广大游客学法提供了便利。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法律知识,“法治石泉”普法微信连续两个月冲进全省政法新媒体榜单30强,自编自导自演普法短剧、快板舞、小品,在全县开展巡演、展播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出门见法、低头学法、休闲学法、心中有法。
  依法解纷夯实法治基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定海神针”作用,建强配齐176个镇、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和954名人民调解员,优化设置16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完善农村“五治融合”,保障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农村易发的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土地宅基地、相邻权、劳动争议等纠纷,及时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解决,依靠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实现16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帮助审查村规民约及村级集体经济合同、预防和化解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有效防范村级法律风险和夯实稳定基石。1至9月份,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500余件次,调解成功率达98.92%,全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