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品赏析>文学天地

漫话安康

作者:苏 土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9-12-19 10:26字体大小:【

“试登秦岭望秦川”“巴山夜雨涨秋池”“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这些由来久远的诗句,是对安康地域优美环境以及地理坐标的写生,描摹出大美安康之妩媚与浪漫。

安康,历史悠久,移民杂居。秦人的豪爽,楚人的灵秀,巴人的彪悍,杂糅相应,蜿蜒流长的汉江给其注入了大河文明的血液。

商周时期,部落杂处,习尚蛮夷;西汉政权建立,汉水上游作为王权肇基之域,经济文化得以快速发展;降及魏晋,版幅裂隙,失所流民乔居安康,升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旗帆;宋元以后,虽然迭遭战事,但是到了清代中叶,湖广移民大量涌入秦巴山区,汉江航运货贸空前,先民们在这里播种并不断更新文明的火种,文明的光焰载入史册。

汉水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安康就迎来了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曙光,之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文明在此相互浸润,共同推动着安康不断走向现代文明。

因为十三朝古都和红色革命摇篮,奠定了陕西是中华文化根的地位。这块山环水抱,水天一色,镶嵌在祖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既有西北群山的厚重,又有江南水乡的秀美,故而搏得“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承秦巴二脉雄”之赞颂。世代安康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和秦楚巴人的灵性,承接历史,继往开来,以昂扬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守望家园,建设家乡,让安康走进大江南北,走向大千世界。

湛蓝的水,青青的山,让安康富有清新灵秀之气,安康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地。秦岭是中国的龙脉,安康地处“龙脉”之南麓、巴山腹地,广袤的森林让一片片黄土地披绿。浩淼的汉江穿境流长三百余公里,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这块国土面积不足三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养育三百多万优秀儿女,守望独特的自然环境,守护独有的资源禀赋,于是拥有授之无愧的“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材之乡”;闻名遐迩的优质绿茶、烤烟、魔芋和蚕桑基地;为数不多的全国最大的自然富硒区这些安康的名片。已建成的多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是游客向往的安康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安康“亮剑”,提高了安康的知名度。正在创建的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陕西生态养老试点市,将成为安康百姓健康和提高安康人民幸福指数的有力保障。

南北交融,移民杂居,积淀厚重的历史赋予安康是一方兼收并蓄的文化之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表明,汉江两岸和月河川道,早在三千年前就已形成原始聚落。距今约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楚争霸,秦夺取汉江中上游属地,在安康设汉中郡,始置西城县。历史上汉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商埠繁华,秦巴茶马古道纵贯南北、互通有无。早期宗教的重要策源地和明清移民的重要移入区,清“湖广填四川”更造就了安康“十家九客”“十里不同俗”的移民文化。安康境内现存大量人文始祖遗址,写满上古先民农耕渔牧悠久历史。明、清时期以兴桑养蚕为富民之道,成就了“棉桑遍野、男耕女织、富甲全境”的农耕文明盛景。

悠悠岁月,时不我待,抓住开放招商天机,给安康注入活力。秦巴横亘,汉水由西向东,并没有束缚安康人开放发展的思想和改革的脚步。相反,这块古老的土地,辉煌的历史:子午道连接丝绸之路;汉水融通八方商贾;安康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丰富物产远销西域、波斯等地;鎏金铜蚕,是安康历史上开放经济与人文交流的见证之一。旬阳、石泉、紫阳等地现存众多的船帮会馆、教堂遗迹,以及挪威传教士尤约翰在安康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纪录片,都是我们历史上开放发展的最好诠释。

梦圆复兴,命运共同,安康的腾飞,已与多方广泛建立友好合作,以招商推进开发。要想农业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必须守住金山银山。要想工业发展,就得逐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交通不再是限制安康发展的瓶颈,已形成尽2万公里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络,拉近了安康与外界的距离,为安康注入了发展的新活力。务实的安康人,只有牢牢地把握住民生,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全面均衡发展,抓住脱贫攻坚工作不放松,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将指日得以实现。

新时代,新理念,新气象。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构建循环产业体系,让绿水更绿,让青山更青,是安康绿色发展的命脉,以生态文明理念激活后发优势,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群众富裕与生态美丽的新路子。守望家园,继往开来,安康人将活得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