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坐在这里给大家汇报《绿满秦巴》的采访和创作过程的时候,我油然想到的词汇是“洗礼”两个字。老实说,采访、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绿满秦巴》的过程,就是灵魂经受洗礼的过程。
安康有首著名的民谣:“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短短六句,写尽安康人改天换地的气势与精神。
安康的脱贫攻坚战役,凸显的正是这种气势与精神!
当全国拉开脱贫攻坚战的大幕,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之一的安康,赫然成为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截至2017年,安康市确认贫困村979个、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8.04万户51.35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一。脱贫攻坚的任务之重,道路之艰,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然而,安康人民却在这场战役里创出了亮点、创出了经验、创出了国人为之侧目的成功模式!
2017年全市124个贫困村7.35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超额完成当年脱贫任务。创新开展的“支部+X+贫困户”、新民风建设工作得到中央领导汪洋、赵乐际同志批示肯定。全省扶贫扶志、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等12个现场会在安康召开。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工厂建设和技能脱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经验被中、省肯定推广。安康推荐的郑远元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新社区工厂”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径被评为“2017年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安康获评“全国最佳金融扶贫示范市”。
安康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急需文学的跟进!
2018年7月,我有幸接受了采写反映全市脱贫攻坚战的长篇报告文学《绿满秦巴》的创作任务。这个任务,沉甸甸的。我压力很大。首先,我写作虽然出道有几年了,但主要的创作方向是小说,兼顾着写点散文和小诗,从没接触过报告文学的写作;其次,这几年来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和单位的同事聊天,没少接触脱贫攻坚这四个字,但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却从来没有去认真考虑过。
优柔寡断从来不是我的作风,趁着项目还没有正式启动,我大量阅读了关于纪实文学创作的经典著作,做了理论上的充分准备。
到脱贫攻坚一线采访前,我首先采访了安康市副市长、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责任副总指挥何邦军先生。何市长介绍了全市脱贫攻坚的总体情况之后,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要采写反映全市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必须怀着真情实感沉下去,向帮扶干部们学习,向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奋起改变命运的贫困户们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挖掘到文学的富矿。
从聆听何市长的教诲起,时间不经意地来到了2019年3月底。从赤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到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再到草长莺飞的春天,我的足迹遍布了安康市的九县一区,去过的乡镇、村庄多得自己都数不清。采访期间的每一天,不是乘车在永远看不见尽头的山路上颠簸着,就是下了车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便开始采访,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就算是采访完一个县回到家里,用来修整、写作的一个星期里,我的妻子也常常调侃说:“你说梦话都是扶贫的内容”。
的确,从采访到完成创作,再到作品出版,“脱贫攻坚”这个特殊的词条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了我生活里最重要的内容。
在《绿满秦巴》采访、创作过程中,以下几点对我触动特深,甚至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一是安康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最关键的是坚决执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及系列方针政策;二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精准决策和财力物力支持;三是取决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力和各县区委政府的创造性执行力;四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被帮扶的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所有机制、制度、政策的执行者,是一切成功和经验的创造者,是结束贫困、创造新历史的推动者;五是得益于由中、省、市、县下派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们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六是得力于中、省、市、县各行业各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和援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现。
在《绿满秦巴》的采访、创作过程里,我充分领受了生活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才能用深情的目光注视脱贫攻坚战里的各类典型人物,并将他们在笔下鲜明生动的体现。比如我在第一站平利县深度贫困村韩河村采访时,年轻的村支书邹伟一见面就让我深为震动——高烧四十度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的他,本有很好的前程,但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毅然回到家乡,挑起了村支书的重任。他帮扶的贫困户邹尚金兄弟俩更是大爱的典范。邹尚金养活重度残疾弟弟20年不离不弃,为了弟弟不成家,不等不靠不要,发奋脱贫致富的故事可谓感天动地。我在岚皋县采访时,亲眼目睹了帮扶干部刘德能倒在扶贫路上的情景。那天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睡。刘德能直挺挺倒下去的画面不断在脑海里回放。我在想,在秦巴腹地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有多少像刘德能一样的党员干部在无私地奉献着、牺牲着。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些干部的真实写照吧!在汉阴县蒲双敬老院采访时,我亲眼看见好几位重度残疾的贫困户充当临终老人的守护神,把临终老人当做亲生父母一样伺候。那情景很多天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我在想,脱贫攻坚的终极意义,就是使贫困户们在物质脱贫的同时站立在精神的高地之上吧。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我就在这样的感动里,一次次地经受精神洗礼,并带着深厚的感情构思着作品的框架。正是在这种创作理念指导下,那些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奋力改变贫困命运的贫困户们,那些由各个机关单位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帮扶干部们,那些奋战在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们,那些引领新民风的脱贫致富标兵们,那些站在精神高地上的民间英雄们,那些在外创业成功之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的企业家们,他们,在《绿满秦巴》里都是形象丰满的主角;那些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所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及家园建设、“三变”改革的强力推进、社区工厂的蓬勃兴起,文化扶贫的显著成果,等等,都在《绿满秦巴》里得到形象的描写和体现。
在《绿满秦巴》的采访、创作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在伟大的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文学不能缺位。文学工作者必须走进这场伟大实践,同创造历史、向贫困宣战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深切地了解他们以主人公身份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实战中的所思所想,并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他们的追求与梦想,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2016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时代的最强音。伟大的脱贫攻坚实践一定会产业不朽业绩,一定会绽放出夺目的时代之光、中国之光、社会主义之光。身为文学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为其添加精神燃料,使这时代之光更强更亮,永恒地照耀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我要深深感谢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对我的哺育和滋养;感谢省委宣传部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将《绿满秦巴》列为重点文艺作品资助项目,给我激励和鞭策;感谢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对我的信任,给我提供走向脱贫攻坚一线的机会;特别感谢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先生百忙之中不断关注我的采访、创作进程,并为《绿满秦巴》写序。
最后,我想说的是,脱贫攻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的消除贫困的战役,其精神影响比星空更灿烂,比海洋更广阔。由于我的思想水平所限,《绿满秦巴》肯定挂一漏万,无法精准反映其伟大的精髓与精神。在波澜壮阔的生活面前,文字永远苍白无力。这是文学的遗憾,更是我个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