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南方的二弟打来电话,说是去了一趟古田,看了看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说实话,这是我心中的夙愿,但一直未能成行,弟弟的电话让我有了些许释怀。
爷爷叫龙开富。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向党的生日大型献礼片《寻路》中,有个紧随毛泽东的警卫员“小龙”,其原型就是我爷爷。他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也是挑文件的挑夫,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整整18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保留着爷爷挑文件用过的扁担和箩筐。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任原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原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第二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们讲红色年代的故事,常让我心潮澎湃,如同镌刻在心底一般。
1926年,共产党人在我的老家湖南茶陵发动农民运动。原本跟着其祖父走街串巷当泥水匠的爷爷,毅然投身革命,成为农运积极分子,后参加了毛委员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此,爷爷留在毛泽东身边,当警卫员。1929年6月,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以前委特派员的身份去闽西指导地方工作。时任警通排一班班长的爷爷,一句“不管你去哪里,我都要跟着”,毫不犹豫地担负起护卫毛泽东的重任。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毛泽东临时编入中央三队。队中除了毛泽东和警卫班,其余就是马夫、挑夫、担架员等。当时,爷爷已是红一军团司令部第四科科长,闻讯后急忙赶过来,再次表示要跟着毛泽东一起走。他将毛泽东的书稿和重要文件装好,亲自用皮箩挑、包袱背。后来,他给部队作报告时还自豪地说道:“你们一定要学好毛主席著作,那是我从雪山草地背过来的,二万五千里没少一纸一字。”
虽然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8年,爷爷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觉得高人一等。相反,在离开毛泽东到基层部队任职后,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丝毫特殊。直到1977年逝世,他一直都在教育家人:没有党就没有龙开富,就没有我们这个家,要对党忠诚,干好工作,不能给党提条件、添麻烦。时光如梭,这一信条在不断传承中凝结为朴实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后辈。
和很多军人家庭一样,在爷爷的熏陶影响下,我的父亲、两个姑姑都参了军。父亲一直从事导弹、雷达方面的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因长期劳累,于1985年因公去世,时年45岁。两个姑姑,也都是在部队医院普通的岗位上,一干数十年。爷爷从未打招呼“照顾”过,也没为儿女说过一次情。
爷爷去世后,16岁就参加了陕北红军的奶奶,将家风一以贯之地传承了下来。我的表叔,有一年面临转业,找到奶奶请她给领导说说,争取留下来,奶奶从始至终都是一句“部队让转业就转业,我管不了”。说句心里话,当时我们心里都有怨气,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却越来越敬重爷爷奶奶。他们对“小家”“小我”的舍弃,成就了对党、对人民的大忠、大爱,最终也是对子孙的真疼、真爱!
祖辈父辈的坚持,深深地融进我们姐弟的血脉,这种坚持也必将传承下去。我的大弟弟龙钢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现役军人,他先后任过排长、参谋、战勤科长,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多次立功受奖。如今在仓库主任岗位上一干6年,尽管戍边塞外,环境艰苦,两地分居,顾不上家,但他一直没有降低对事业的追求。前两天,我们全家在一起吃饭,他兴奋地对我们说,前年仓库参加分部比武实现“三连冠”,带队参加联勤部岗位练兵质量排序比武,夺得综合仓库第一名,油料分库翻建改造工程成为军区首个完成任务的单位……当我替他的下一步发展担忧时,大弟坚定地说:“军改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必须无条件服从,留下继续传好‘一团火’,回到地方也要和其他战友一起当好‘满天星’,绝不干拖组织后腿的事。”我相信如果爷爷还在,见到子孙们对家风的承继,也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家风,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