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品赏析>文学天地

守望与回归——读赵攀强《留住乡愁》(作者作者/郭军平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7-05-08 12:36字体大小:【
     旬阳处于秦巴山区,从文化源流来看,是秦楚蜀文化的一个交汇区,这里既有着北方农耕文化的厚重,也有着南方渔猎文化的余绪。山大林深,河网密布是这里的特点;另外,丰富多样的森林和植被既为这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可以依赖的物质资源,同时也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诗意栖息的美丽家园。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人们在享受着诗意山水美好环境的同时,也受着山水自然环境的制约与束缚,交通的不便和多水灾的现象就自然突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多元文化交汇的自然现象,常常决定了这里人民的性格与心理。期盼走出大山,决定了这里人民具有南方渔猎文化的那一种“闯”劲,而对美好家园的回瞻与厮守又是其北方农耕文化的充分写照。《留住乡愁》就是这样一部充满回归与守望之情、极力描绘和赞美美丽家乡之情的田园牧歌式的散文佳作集。

  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够打动人心,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故乡,一个遥远的话题。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一个斩不断理还乱的精神故园。它从诗经里走来,从唐诗里走来,又从元曲里走来,那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惆怅,是"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怀恋,是漂泊在外的人唱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赵攀强先生的“情系故乡”“难忘亲情”“旬阳风情”“往事如烟”一组组优美动情的散文,既让我感受到了作家心灵深处的回归与守望,也点燃了埋藏在我心灵深处的故乡的情结。故乡是什么?乡愁是什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里写到:“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是啊,故乡意味着是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长的母土。因此,故乡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无不牵动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肠。那《故乡的小河》不是留下了作者快乐的童年,那《故乡的老屋》不是勾起了作者美好的回忆,那《童年的水磨坊》不是留下了作者一行行快乐的脚印。当然,还有更多的美好记忆,那翡翠般的竹园,那巍峨的卧牛山,那汤汤的吕河,那充满岁月沧桑的老宅古树,那梦里故乡的观音堂,那来家垭的往事,那毛公山的生活琐记,那远去的秦巴柴郎,那家乡的“夜夜甜”,那美妙的人间仙境西岱顶,还有那心灵栖憩息的南羊山,美妙的太极飞雪,难忘的汉水之恋,探寻蜀河古镇的惊喜,在那大山深处的美好的人性等等,无不给作家心理烙上浓浓的故乡情结,也营造出秦巴山区特有的自然风情和人文风情。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美好的人事物景令作家念念不忘以外,还有更让作家惦念的是那浓浓的父母情、亲情、乡情。你看《母亲坟头的诉说》《母亲的茶饭》《怀念母亲》《难忘那件旧棉袄》《父亲的故事》《为父亲迁坟》《一位作家与一座古镇》《感念师恩》《村校的“许佬儿》《无私的情怀》《母校情深》《走出毛公山的李哥》《女孩与栀子花》《三哭黑妹》《人生难得几回醉》等等,篇篇文章无不浸透着作者情感的火焰。文章不是无情物,很难设想一个感情冰冷、心底阴暗的人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也很难设想一个对生活缺乏热爱、缺乏感激之心的人能写出这样饱满的文章。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人类不光需要物质食粮,同样,我们也需要寻找精神家园。我们不光要发展,我们还要呵护,那美丽的小河,那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的古树等等,这些我们都要呵护。我们不光要呵护养育我们的自然环境,我们还要呵护感恩那些在过去岁月帮助我们心灵成长、教育我们做人的父母老师亲友等等。须知,人类社会的精神殿堂就是在这一篇篇美好的文章里得以建筑、发扬光大。

       赵攀强先生的《留住乡愁》就蕴含着这样深广的精神价值和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