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绽放——读陈俊哲先生《金州吟》(作者/言 中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是时间:2018-01-11 00:55字体大小:【大中小】
我应该称他陈俊哲书记,他是个十分令人尊重的领导。但我还是想称他先生,称先生亲切,没有距离感。在我心中,他有着运筹帷幄者的智慧和风范,导师学者的高大上,仁慈挚友的亲和力。
缘于文学,我在《汉江文艺》上发过先生的许多作品。近期读先生的诗集《金州吟》,我想起了孔子给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的劝告。孔子的“诗”指的是《诗经》,《诗经》在当时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外交场合,外交人员为了含蓄文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吟诵《诗经》中的诗句来对答,可谓“诗言志”。
读陈先生的《金州吟》令人肃然起敬,他的诗是他生命之光灿烂的色彩,是他智慧之光绚丽的风景。在当下懂古体诗、写古体诗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陈先生的诗不论是语言、思想、手法、风格,还是诗歌的艺术意境都堪称上乘。在他的诗歌里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读他的诗常常会有言尽而意无穷的滋味。文如其人,这和他的做人、从事、修身是一致的。
陈先生的诗美在意境。他的诗能把思想感情用所写景象来表现。如《汉水吟》之一:“汤汤汉水楚江流,涵养秦巴万壑幽。灼灼明珠镶腹地,彼苍垂爱我金州。”短短的七言四句,包涵着丰富的内容,描绘了汉江、秦巴、金州安康等物景,诗意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图画,情景浓缩于画面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其工作、生活的地方的仁爱之情。
因为陈先生的诗语言自然,更使意境显得深远旷达。如《汉水吟》之三:“巴山秦岭抱江流,千里清波舞缎绸。唤得春风作利剪,裁来一段扮春秋。”把逶迤的秦岭巴山放在浩淼的汉水中写,放在清波舞动的涛声中写,放在春秋醉人的季节中写,绽放了三千里汉江之美,美在秦巴拥抱之中,美在安康这颗镶嵌在秦巴汉水之间的明珠之中,流露出诗人对安康由衷的赞赏和无限热爱。
写作是个体情感对事物个性的释放,陈先生的诗具有情感厚重、个性洒脱豪放的美。他的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神态、自然环境,无不彰显诗人渊博的知识、博大的胸怀和巧妙的艺术手法。他的《深圳南澳乘快艇出海有感》是这样写的:“碧波万顷雪浪追,快艇长啸作箭飞。直指水天一线处,不枉下海走一回。”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就像大海里船踏浪、浪追船,船过浪起这种因果效应犹如离弦的箭,飞向遥远的海岸,飞向广袤的天际。这既是我们理想的飞跃,又不完全是我们刻意的结果。
海之深,海之阔,不是人人都能如鱼得水。下海是要有胆魄和勇气的,当理想与实际不相合拍时,我们不能过于看重结果,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参与了。一个人贵在有理想、有目标、有准备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经历了就是幸运的。先生的这首诗大气恢宏,寓意深刻,从这首诗中能感受到先生何其开拓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作者人生的豪迈情怀和敢闯敢干的理想抱负。
人来到茫茫宇宙,都应该敢于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搏击,在生活中不懈努力,磨练自己;在工作中探索发现,以负责的态度去担当。只有像陈先生这样,跋涉的脚步始终踏在泥土上,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古体诗词看似简短,而这种简短是五千年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浓缩。古体诗不是谁都能写好的,要驾驭古体诗,就得有厚实的文字底工,渊博的知识基础,开阔的思想境界,巧妙的艺术张力。陈先生的诗整洁多样,和律规范,诗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形式整洁而内涵丰富。如《塔云山悟道四首》之一:“举步攀崖万仞巅,转身可把月星牵。心中不染纤尘土,何惧抬头面上天。”此诗以记叙的手法,运笔朴素自然,全诗用“举步”“转身”“心中”“何惧”四个词起承转合,把一个登临高处,可以触摸星月而不染纤尘的人,无所畏惧的气概写的入木三分。都说高处不胜,而在诗人:“心中不染纤尘土”,大丈夫,行得正,走得端,何惧之有?这是正义的释放,也是正气的力量,更是诗人勤政为民的振臂高呼!
“朝阳一道泻湖中,万片金鳞漾眼瞳。乍暗忽明波变幻,云山四面入空濛。”在先生笔下,安康瀛湖惟妙惟肖的景色变幻,如同他诗歌美妙的韵律一样,和谐空灵。《安澜楼远眺》:“悠悠汉水柳枝柔,岸翠沙清戏鹭鸥。只教源源滋首善,安澜守望永无忧。”通过细节描写,逼真地描绘出诗人或寄情山水,或托物言志,或由衷赞美,或借景抒情,语言委婉,意蕴含蓄,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作品如同盖房子,整体构架严谨,门户布局得当,材质和色调是整体建筑上镶嵌的靓丽色彩,这样的房子自然实用管用,让人观之耳目一新。
古体诗必须具有相当强的韵律感,节奏要有音乐性,平仄讲究压韵,而且还要具有极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相间,韵调和谐自然,这样才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陈先生的诗是我阅读今人写古体诗的规范写作者之一。他的诗用词恰当,节奏感强,平仄韵调和谐。就像《蟹爪兰》:“千红褪尽春归去,角落孤居始盛开。寂寞光阴养力气,花开自会有人来。”《秋荷》:“临风秋荷抖精神,杆杆莲蓬挺骨身。落叶任由堆满地,折枯也不坠风尘。”这样的诗,不仅增加了音韵美,也达到了完美抒情的效果。
综观陈先生的诗歌,其词语的凝练性,达到句不能削,字不可减,文字紧凑简练程度做到了以最简洁的语言写最丰富的内容。如:“南返金州隔大山,旅途暂得半天闲。一书在手心归静,越隧穿桥不觉还。”简短四句,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读过一目了然。
我认识陈先生是在安康学院的一次书法课上,先生是一位实力派的书法家,听了他的书法课,让人长知识,增见识,明白许多学书法与人修为的道理。
陈先生乐善好施,多才多艺且才高艺精。他为人谦和低调,身为厅级领导干部,务实勤政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受人拥戴。
从先生的《金州吟》不难看出,他在安康工作时,踏遍安康山水,每走一处能以所闻所见入诗。他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古诗词写作,用诗歌来赞美安康,歌颂安康,宣传安康,这正是他热爱安康的灵魂绽放。